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原油资讯

原油资讯

高盛王胜祖:审慎对待比特币等加密货币

2021-05-20 21:39:24 外汇110
高盛王胜祖:审慎对待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究竟目前金融机构对加密货币的真实态度是什么?隔夜比特币等加密货币遭遇滑铁卢,比特币闪崩10000美元一度跌至33000美元附近。“机构入局”等消息在过去一年来一直刺激币价飙升,其中就包
高盛王胜祖:审慎对待比特币等加密货币
究竟目前金融机构对加密货币的真实态度是什么?

隔夜比特币等加密货币遭遇滑铁卢,比特币闪崩10000美元一度跌至33000美元附近。“机构入局”等消息在过去一年来一直刺激币价飙升,其中就包括知名投行高盛。究竟目前金融机构对加密货币的真实态度是什么?

“首先要做一个澄清。对于绝大多数的金融机构,特别是华尔街的金融机构,我们仍把加密货币作为一个‘商品’去看待,而不是‘金融资产’。根本的原因是加密货币在托管和对冲风险上有天然的劣势,使得金融机构没办法去衡量它上行、下行风险。”5月20日高盛私人财富管理投资策略组联席主管王胜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简而言之,一些金融机构很难衡量加密货币的内在价值,即难以进行有效地风控。

王胜祖称,比如说如果一个客户拥有比特币,他最想做的可能是将其质押给金融机构从而进行融资。对于有形资产比如房产,金融机构是可以接受其为质押物的,因为它们拥有市场的公允价值,同时托管和处置也很容易。但就比特币而言,除了一些远期合约,机构没办法对其进行抵押和处置。此外,区块链特性导致比特的交易速度极慢,这是一个天然的劣势。“我们一直认为,目前它价格的大涨大跌,有非常大的投机性”。

由于对加密货币服务的需求激增,高盛在当地时间5月8日(周五)宣布正式成立加密货币交易柜台,并成功执行两种比特币衍生品的交易。据外媒看到的高盛在当地时间7日(周四)发给员工的一份备忘录中,高盛主要货币业务负责人拉杰什•文卡塔拉马尼(Rajesh Venkataramani)通知员工,该行已“成功执行”两种比特币相关衍生品的交易。

对此,王胜祖表示,高盛专门成立了加密货币投资团队,这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但高盛自身并不进行任何加密货币的交易。

“客户有强烈的需求把加密货币作为投资资产组合的一部分,那么我们辅助客户会给他们提供一些建议,包括以基金的形式去投资,但这并不表示高盛正式、极力地推动数字货币作为金融资产交易和投资的一部分。我们其实是非常谨慎的,更多的把加密货币当作商品来看待,这也与美国证监会的看法一致。”王胜祖称。

截至北京时间5月20日17:00,一枚比特币的价格报39884美元。在19日21:20,比特币价格跌至33925美元,单日跌幅超20%,跌超10000美元,随后跌幅有所收窄。

近期,特斯拉CEO马斯克(Elon Musk)的“大变脸”也让币圈气氛大变。马斯克一直是比特币和狗狗币坚定的“带货者”,他的“信徒”也时刻追随着他。但阴晴不定的马斯克在5月13日表示停止接受比特币购车,理由是比特币耗能太大、不环保,这对比特币构成致命一击,一度大跌1万美元。

5月17日午后,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回复说:特斯拉没有出售比特币,随后,比特币价格迅速反弹,1小时暴涨2000美元;而在一天前,马斯克在推特(Twitter)上暗示,特斯拉可能已经出售了其持有的所有比特币。这让几日来跌跌不休的比特币,因为这一评论再遭重击,大跌近10%。

5月18日,中国三大行业协会集体发声,“币圈”迎来监管重拳整治。当晚,针对近期虚拟货币交易炒作活动抬头的情况,互联网金融协会、银行业协会、支付清算协会联合发布《关于防范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公告》,要求会员机构不得开展虚拟货币交易兑换以及其他相关金融业务,坚决抵制虚拟货币相关非法金融活动,不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账户和支付结算、宣传展示等服务,同时提示社会公众加强风险防范意识,不要参与虚拟货币相关交易炒作活动,谨防个人资金受损。

王胜祖对记者表示,“我赞同央行主导的主权数字货币(例如数字人民币),而对于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仍持怀疑态度。”

在他看来,该“去中心化”意味着缺失监管,也意味着效率很低,这些特性导致加密货币没法成为大规模交易的手段。甚至是就客户隐私的保护而言,加密货币也没有办法取代目前的支付方式和央行数字货币。

早前,央行副行长李波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对加密资产做出明确界定,指出包括比特币、稳定币等在内的加密资产在未来的主要作用将是投资工具,其本身并不具有法币地位。加密资产的技术背景区块链,应用场景广泛多元,但存在潜在的金融稳定风险。

目前,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逐步清晰。2021年3月,六大国有银行已经开始推广数字人民币钱包。其应用场景也在逐步扩大,从线下的地铁、自动贩卖机等零售频道,到线上与美团、京东、哔哩哔哩等平台协同合作,蚂蚁、腾讯亦入局试点,可以看到其正在逐步渗透到移动支付行业,并开始培养用户习惯,以便于未来的大范围覆盖。数字人民币当前的发展重点在于服务中国庞大的14亿消费者,建立一套坚实的零售支付系统,提高境内零售支付的效率。

一些机构普遍认为,新冠疫情催化了公众对电子支付使用率的提升及跨境贸易的蓬勃发展。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及国内自贸港建设的推广及深入发展,人民币国际化的需求日益提升,数字人民币有望成为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上的重要推手。 (实习生 刘怡然 对本文亦有贡献)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