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外汇资讯

外汇资讯

上海浦东发布“十四五”规划 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

2021-04-24 17:30:26 外汇110官网
上海浦东发布“十四五”规划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六大硬核产业”倍增。到2025年,上海浦东新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将取得重大进展。4月21日发布的《浦东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下称《规划》)进一步提出,到2035年,浦东要成为社会主义
上海浦东发布“十四五”规划 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
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六大硬核产业”倍增。

到2025年,上海浦东新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将取得重大进展。

4月21日发布的《浦东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下称《规划》)进一步提出,到2035年,浦东要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

要实现这一目标,《规划》也明确了一些具体的量化指标,比如“十四五”期间,浦东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高于上海全市1~2个百分点。同时,人均生产总值要从“十三五”末的约3.5万美元,增长到4万美元以上。

2020年,浦东新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207亿元,约占上海全市(38700.58亿元)的34%;同比增长4%,高于上海全市增速(1.7%)。

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

2020年11月12日举行的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指出,党中央正在研究制定《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将赋予浦东新区改革开放新的重大任务。

新的重大任务有5项:要全力做强创新引擎,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要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力;要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增创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要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开创人民城市建设新局面。

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首先意味着浦东的高质量发展要取得显著成效,成为科技创新策源地、高端产业引领极。

《规划》提出,强化创新在浦东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努力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推动张江建设国际一流科学城,努力成为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发展新理念的重要策源地。

在加快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构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的同时,浦东也将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融合发展,优化多元开放协同的创造创新创业生态。

比如,建立涵盖初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企业、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独角兽企业、科创板上市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全生命周期培育机制。

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到2025年累计高新技术企业8000家以上。”浦东新区发改委副主任张茂林表示,还要构建全覆盖的科技投融资体系,推动更多浦东科技企业上市融资。

高端产业引领极

结合国际形势、国家战略和浦东打造社会主义建设引领区的核心目标,浦东目前正在谋划编制建设上海科技创新核心承载区“十四五”规划和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

“制造业规划从产业结构、创新发展和经济密度等维度,提出11项指标,‘十四五’期间将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浦东新区科经委副主任周征宇说。

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浦东新区的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从产业体系来看,《规划》明确,打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同时,以“六大硬核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充分发挥“六大硬核产业”的倍增引领功能。

所谓“六大硬核产业”,是指“中国芯”“创新药”“智能造”“蓝天梦”“未来车”“数据港”,这是浦东的产业主攻方向。

《规划》提出,这“六大硬核产业”中的“中国芯”“创新药”,产业规模到2025年要分别达到3500亿元、2000亿元。

“智能造”“蓝天梦”“未来车”的产值,到2025年要分别达到2200亿元、500亿元、1500亿元。“数据港”的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到2025年要超过6000亿元。

电子信息、汽车制造、成套设备等优势产业集群的产值,到2025年要分别达到4000亿元、4500亿元、2200亿元。

此外,还要促进大型邮轮、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引领量子科学、类脑科学、基因工程等先导产业发展。

为推动产业发展,浦东在区域生产力布局上提出了“南北科技创新带”的概念,其主要定位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先进制造业发展带。

在这条“创新走廊”上,通过充分发挥张江科学城、临港新片区、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外高桥保税区的引领作用,形成四个极核与各产业区块联动的“4+16”创新走廊整体布局,推动浦东南北科技创新带成为引领国家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极核。

开放枢纽门户点、全球资源配置核

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浦东要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努力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

同时,还要成为全球资源配置核。国际化、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金融要素市场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贸易更加便利化自由化,大宗商品定价权和话语权持续增强,国内外总部向多功能、复合型方向持续升级。全球航运海空港口门户枢纽地位更加凸显,国际高端航运服务企业和机构加速集聚。

比如,要显著提升国际金融配置能力,建设能级更高的金融机构体系,成为高能级持牌类机构集聚高地、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国际金融科技中心、国际保险和再保险中心、全国性融资租赁中心。

规划目标是,到2025年,浦东的银证保持牌类金融机构达到1250家左右、占上海全市2/3左右,各类国际资管机构150家左右,金融科技龙头企业15家左右。

而在国际贸易枢纽功能方面,既要持续扩大贸易规模,又要提升贸易主体能级,实施“全球营运商计划”,打造贸易价值链上的高能级枢纽节点。还要不断优化贸易结构,大力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发展离岸贸易,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目标则是,“十四五”期间,外贸进出口总额占上海全市比重保持60%以上,到2025年,离岸贸易收支金额达到4000亿元左右。


查看更多《上海浦东发布“十四五”规划 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相关内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