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外汇新闻

外汇新闻

欧洲反垄断监管瞄准生物制药领域 并购大潮恐推高药价遏制创新

2021-03-18 09:03:19 外汇110官网
欧洲反垄断监管瞄准生物制药领域并购大潮恐推高药价遏制创新欧盟委员会周二表示,已经建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将与美国和英国同行合作并分享有关如何审查制药行业并购的专业知识,对兼并交易进行更严格的审查。欧洲监管部门对反垄断的打击正在延伸到生物制药领域。近年来由于制药行业兴起新一轮的并购浪潮,欧洲反垄断监管者担心此类交易可能推高药物价格并阻碍创新。针对日益增加的并购交易,欧
今天欧洲反垄断监管瞄准生物制药领域 并购大潮恐推高药价遏制创新在网上直接上热搜了,很多朋友都是非常关注欧洲反垄断监管瞄准生物制药领域 并购大潮恐推高药价遏制创新此事,为了让大家了解的更清楚详细,小编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整理了与欧洲反垄断监管瞄准生物制药领域 并购大潮恐推高药价遏制创新相关的信息,有对此感兴趣的网友们想知道更多具体的情况的话,大家可以阅读下面文章或点击文章下方的《查看更多》按钮即可,就会自动为您进行搜索与欧洲反垄断监管瞄准生物制药领域 并购大潮恐推高药价遏制创新相关的文章了哦。

欧洲反垄断监管瞄准生物制药领域 并购大潮恐推高药价遏制创新
欧盟委员会周二表示,已经建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将与美国和英国同行合作并分享有关如何审查制药行业并购的专业知识,对兼并交易进行更严格的审查。

欧洲监管部门对反垄断的打击正在延伸到生物制药领域。近年来由于制药行业兴起新一轮的并购浪潮,欧洲反垄断监管者担心此类交易可能推高药物价格并阻碍创新。

针对日益增加的并购交易,欧盟委员会周二表示,已经建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将与美国和英国同行合作并分享有关如何审查制药行业并购的专业知识,对兼并交易进行更严格的审查。

并购大潮导致药物价格上涨

欧洲竞争事务专员玛格丽特·韦斯特格(Margrethe Vestager)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该工作小组将总结近年来并购方面的经验教训,探索并促进行业的竞争和创新。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代理主席丽贝卡·斯劳特(Rebecca Slaughter)在一份声明中称,鉴于近年来制药行业兼并交易量的持续上升,导致了药品价格暴涨,必须对该行业的反垄断行为持续关注, 并重新考虑行业兼并审查的方法。

“制药企业的并购对药物价格上涨有可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欧洲和美国的监管部门对制药行业加强反垄断监管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举动,我们也高度关注未来政府出台的更多具体实施细节,此举有望对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毕马威合伙人吴永胜对记者表示。

根据普华永道的统计,包括医疗技术和合同服务在内的生命科学交易总额在2020年最大的十笔交易总额接近1000亿美元,尽管相较于2019年同期的2000亿美元的交易规模减半,但随着全球经济从疫情中逐渐复苏,业内预计2021年生物制药交易将出现大幅反弹。

根据行业网站Fierce Pharma的统计,去年包括阿斯利康、吉利德科学、百时美施贵宝、强生、赛诺菲、默沙东、拜耳、雀巢和施维雅等制药巨头都宣布了并购交易,肿瘤免疫疗法成为热门收购标的。其中阿斯利康对亚力兄制药(Alexion)炒股新闻高达390亿美元的收购创下去年生物医药并购交易的最大规模;排名第二的是吉利德科学对Immunomedics公司210亿美元的收购;交易规模超过百亿美元的还有百时美施贵宝(BMS)对MyoKardia公司价值高达131亿美元的收购。

吴永胜对记者表示:“制药行业是近年来多国反垄断执法机构的关注重点,各国立法、行政和司法机构在药品专利的反垄断规制领域分别扮演积极角色,为激励新药研发,促进药品价格竞争,评估限制竞争的反向支付协议、拒绝交易和药品生命期专利策略等通常是其关注的焦点问题。”

欧洲和美国的反垄断机构近期批准了去年欧洲医疗设备领域最大的一起并购交易,来自德国西门子医疗对美国癌症诊断设备厂商瓦里安医疗系统(Varian Medical Systems)价值164亿美元的收购案。目前该交易仍然有待中国监管机构的批准。

反垄断需要全球监管协作

吴永胜对记者表示:“反垄断行动需要全球监管部门的协作,欧盟和美国加大对生物制药行业反垄断监管的趋势,也可能会影响中国的反垄断监管政策,中国也正在通过各种手段对药价进行有效的调控。”

中国巨大的健康医疗市场也正在吸引全球制药巨头。但目前跨国制药巨头与中国的合作仍然主要以合作授权交易为主。受益于中国更加开放的医疗市场准入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的提升,2020年跨国药企以创纪录的速度与中国生物技术初创企业达成交易,以进入这个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

根据咨询公司ChinaBio的数据,尽管受到新冠疫情以及中美关系的影响,2020年中国和海外制药巨头达成了数量创纪录的协议,包括罗氏(Roche),拜耳(Bayer),艾伯维(AbbVie)和辉瑞(Pfizer)在内的跨国集团与中国制药公司之间达成271个跨境许可合作伙伴关系,较2019年增长近50%,较2015年以来增长超过300%。

“中国已经为国内制药公司设定了创新目标,并简化了药品审批流程,而且中国专利法的实施也使得跨国企业更有信心获得知识产权的保护。”吴永胜对记者表示,“反垄断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密不可分。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鼓励创新药品注册、IPO、专利保护的政策,以及可能会出台的临床试验数据专有权的政策,竞争和创新将成为未来的趋势。”

从2021年年初的交易情况来看,跨国巨头与中国初创公司的合作将延续2020年的增长趋势。尤其是在“双循环”战略的引导下,跨国企业更加关注优化中国本土技术供应链,加速创新产品引入及应用,这将加深未来跨国企业与中国本土创新公司的技术合作。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陈白平对记者表示:“由于中国拥有巨大的患者市场,未来具有将创新药价格大幅下降的潜力,这将使得跨国药企加强与中国企业的合作与投资。”

陈白平认为,如果中国的生物药企能把国外高价药的价格降下来,并且在中国拥有广泛的可及性,那么中国低价的创新药产品,未来是有输出全球的能力的。


查看更多《欧洲反垄断监管瞄准生物制药领域 并购大潮恐推高药价遏制创新》相关内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