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股民疯狂买入中国股票,发生了什么?
近期,韩国股民对中国股票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疯狂扫货中国股市,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韩国证券存托结算院数据显示,截至 7 月 15 日,今年以来韩国投资者对中国内地与香港股市的累计交易额已超过 54 亿美元,中国市场成为韩国股民的第二大海外投资目的地,仅次于美国市场。是什么原因让韩国股民如此热衷于中国股票呢?
中国资产的吸引力
抗跌避险属性
2025 年以来,全球经济环境复杂多变,欧美股市普遍出现下跌调整。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以港股为代表的中国资产却逆势上扬,展现出了强大的抗跌能力。港股与 A 股市场宛如动荡中的避风港,吸引了众多寻求资产安全的投资者,韩国股民也不例外。这种在全球股市阴跌不止时的稳健表现,无疑给韩国股民吃了一颗定心丸,促使他们将资金大量投入中国股票市场。
优秀企业价值凸显
从 “杭州六小龙” 到 “港股新消费四姐妹”,这些企业代表着中国科技发展的前沿力量以及年轻人消费的全新选择。全球资金,包括韩国股民,开始重新审视这些中国优秀企业的投资价值。以小米集团为例,在港股市场,其成为韩国股民年初至 7 月 15 日的最爱标的,获净买入金额超 1.7 亿美元。小米在智能手机领域不断创新,同时积极拓展智能家居等多元业务,其全球化布局和强劲的发展势头让韩国股民看到了巨大的潜力。再如泡泡玛特,旗下盲盒形象 Labubu 在全球爆火,韩国投资者对其净买入金额超过 3494 万美元。这些企业独特的商业模式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吸引着韩国股民纷纷出手投资。
估值优势明显
与美股同类型的核心资产相比,中国核心资产的估值优势十分显著。美股三大指数的平均估值均超过了 30 倍,纳斯达克指数更是超过了 40 倍,而沪深 300 的平均估值仅有 13 倍,港股恒生指数的平均估值也仅有 11 倍左右。如此大的估值差距,意味着中国资产存在更多的价值洼地。对于追求性价比的韩国股民来说,这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较低的估值不仅降低了投资风险,还为未来股价的上涨留出了充足空间,让韩国股民看到了获取高收益的可能性。
政策红利加持
当下,中国资产正处于低估值与政策红利释放的黄金阶段。一方面,低估值为投资提供了一定的安全边际,降低了投资损失的风险。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经济发展、鼓励科技创新、扶持民营企业的政策。这些政策犹如春风化雨,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未来企业的盈利能力有望得到进一步释放。随着企业盈利的提升,股市的估值中枢水平也有机会进一步提升,这无疑大大提升了中国资产的整体投资机会,吸引了韩国股民积极参与中国股票市场。
韩国国内市场因素
韩国股市表现不佳
2025 年前 5 个月,韩国股市整体表现欠佳,市场缺乏足够的投资热点和盈利机会。直到 5 月后,韩国股市才迎来明显反弹,但前期的低迷表现已经让不少韩国股民对本土股市失去信心。在这种情况下,韩国股民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寻找更具潜力的投资标的,而表现亮眼的中国股票市场自然而然地进入了他们的视野。
韩国投资者的投资偏好与特点
韩国投资者的交易风格较为灵活,且对科技成长与新兴产业公司有着独特的偏好,这与港股本身的轮动节奏更加贴近。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快速发展,如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5G 通信等新兴产业取得的突破,与韩国投资者的投资偏好不谋而合。韩国股民凭借其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迅速捕捉到了中国新兴产业的投资机会,纷纷买入相关企业的股票。例如,在 A 股市场,华夏中证机器人 ETF 成为韩国投资者配置中国机器人产业的重要通道,这充分体现了韩国股民对中国新兴产业的关注和投资热情。
投资趋势与潜在风险
韩国股民纷纷买入中国股票,且更倾向于科技公司与新兴产业公司,这一现象反映出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股票投资态度的积极转变。随着越来越多的外资资金开始重新审视中国资产的投资价值,有望引导中国资产估值的理性修复,推动中国股票市场进一步发展。
然而,投资总是伴随着风险。尽管韩国股民对中国股票热情高涨,但市场情况瞬息万变。例如,部分热门股票可能因短期炒作过度,导致市盈率过高,存在回调风险。像泡泡玛特市盈率超 50 倍,老铺黄金一个月涨了 30%,这种短期内的大幅上涨可能并不完全基于企业的基本面,一旦市场情绪转向,股价可能面临大幅下跌。此外,全球经济形势复杂,美国关税政策的调整、地缘政治的变化等因素,都可能对中国股票市场产生影响,进而影响韩国股民的投资收益。